标准物质一站式采购平台
近日,关于人造甜味剂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话题冲上热搜,引发公众广泛关注。阿斯巴甜到底安不安全?消费者能否继续开怀畅饮无糖饮料?
记者注意到,对于阿斯巴甜的安全性,国际上多个健康组织和监管机构,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、欧洲食品安全局(EFSA)、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食品添加剂委员会(JECFA)等,都对其进行了广泛评估和研究,均认可阿斯巴甜在合理范围内使用的安全性。
据了解,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,其热量为蔗糖的1/200。因为热量低、甜度高的优势,其在饮料、食品中应用较多,比如常见的无糖可乐、口香糖等。
除了阿斯巴甜,很多甜味剂都被应用于食品行业。资料显示,甜味剂按照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。低热量的糖和糖醇是含有热量的糖和糖的衍生物,均属于营养性甜味剂的范畴。例如常见的赤藓糖醇、麦芽糖醇、木糖醇、山梨糖醇等。非营养性甜味剂又可分为人工甜味剂,如阿斯巴甜、三氯蔗糖、糖精、甜蜜素,以及天然甜味剂,如甜菊糖苷、罗汉果苷。
关于“阿斯巴甜可能致癌”的话题持续发酵,很多人都质疑含阿斯巴甜的食品到底还能不能吃?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秘书长吴佳表示,按照目前的法规要求,阿斯巴甜在合理范围内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加工。其实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评定的一级致癌物还有酒精、槟榔、香肠、火腿、熏肉等常见食物。她认为,消费者无须过度恐慌,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合理搭配,不要过分依赖甜味剂饮料。
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,IARC发布的致癌性分级不等于致癌强度。IARC致癌分级依据是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,和致癌强度或对人类的实际威胁程度没有必然联系。“消费者可以关注相关确定内容正式公布之后,其他国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回复。”阮光锋建议。
如今,为了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不增加身体负担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热衷于无糖食品,其中就包括各类无糖饮料。今年5月份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项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,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,同时强调有低确定性证据表明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(NSS)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。
有业内专家表示,虽然关于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说法目前尚未有定论,更全面的审查正在进行。但“无限畅饮”无糖饮料的行为实不可取。
“很多具有甜味的无糖饮料,往往是添加了非糖甜味剂。尽管没有摄入糖类,但这些非糖甜味剂也会对体重控制、肥胖等有一定影响,不可以因为其不含糖而无所节制地饮用。”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说。
相关链接:阿斯巴甜,三氯蔗糖,糖精,甜蜜素,木糖醇,山梨糖醇,北纳生物
本文章来源于——《分析测试百科网》,如有版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
志贺氏菌属(Shigella Castellani),是一类革兰氏阴性兼厌氧肠杆菌,是引起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。在自然界中分布较为广泛,俗称痢疾杆菌,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。一般在每年8到9月为发病高峰。
了解更多> >通话对您免费,请放心接听
温馨提示:
1.手机直接输入,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164239859,010-58103778
2.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,立即回电,请注意接听
3.因为您是被叫方,通话对您免费,请放心接听
登录后才可以评论